行业应用显示触控

一体化方案制造商

全国服务热线
400-996-1208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资讯
返回
列表

可视电话的发展历史

文章出处:行业资讯 网责任编辑: 海飞智显 阅读量: 发表时间:2020-04-27 16:16:53

可视电话从概念提出、技术发展到市场启动,经历了种种坎坷和曲折。尤其在中国,可视电话市场长期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境地,市场迟迟未能启动。很少有用户终端经过几十年的研制和发展仍基本停留在书本上,未能获得大规模应用,而可视电话恰恰就处于这不幸的行列。

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人提出可视电话的概念,认为应该利用电话线传输语音的同时传输图像。196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正式提出可视电话的相关方案。但是,由于传统网络和通信技术条件的限制,可视电话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直到80年代后期,随着芯片技术、传输技术、数字通信、视频编解码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不断发展并日趋成熟,适合商用和民用的可视电话才得以浮出水面,走向人们的视野。1990年9月15日我国国内第一次可视业务在北京市电信局所属北京国际电信之窗与上海市电信局间开通。

编解码芯片技术是可视电话发展的关键,没有核心编解码芯片,可视电话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音和图像在传输时,必须经过压缩编码-解码的过程,而芯片正是承担着编码解码的重任,只有芯片在输出端将语音和图像压缩并编译成适合通讯线路传输的特殊代码,同时在接收端将特殊代码转化成人们能理解的声音和图像,才能构成完整的传输过程,让通话双方实现声情并茂的交流。

传输线路影响可视电话的通信质量。传统的电话线是普通的双绞线,主要用来传输语音,视音频同时传输时,其传输速率仅能达到33.6K,所以在普通电话线的支持下,不能传输清晰连贯的图像。

协议标准不统一,影响市场推广。长期以来,虽然有厂家推出可视电话,但由于他们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各种可视电话不能互通,影响了可视电话市场的拓展。在协议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只有用户购买了同一型号的可视电话才能达到“可视”效果,如果甲用户买了甲厂家的可视电话,而乙用户买的是乙家的,那么他们通话就没法“可视”了。 正因为技术、线路和行业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所以造成了可视电话几十年仍远离用户,市场没有起色。

——电话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以其方便、快捷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但普通电话机只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希望在通话的同时能看到对方的音容笑貌成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北京、上海、广州等10多家地方电信部门联手在全国首次推出了可视电话大拜年活动,使人们通过电话与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朋友见面的心愿实现了,可视电话的推出无疑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可视电话属于多媒体通信范畴,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领域的视讯会议系统,使人们在通话时能够看到对方影像,它不仅适用于家庭生活,而且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各项商务活动、远程教学、保密监控、医院护理、医疗诊断、科学考察等不同行业的多种领域,因而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据专家介绍,可视电话在传输信道上可分为PSTN(公用电话网)型、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型、专网型等多种方式。在PSTN上工作的可视电话,每秒钟可以传输10—15帧画面;在ISDN上工作的可视电话,每秒钟可以传输15帧以上的画面。可视电话产品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以个人电脑为核心的可视电话,除电脑外还配置有摄像机(或小型摄像头)、麦克风和扬声器等输入输出设备;另一类是专用可视电话设备(如一体型可视电话机),它能像普通电话一样,直接接入家用电话线进行可视通话。由于普通电话线普及率很高,因此在公用电话网上工作的可视电话最具发展潜力。

HF-68073-2548-AO

——可视电话在发达国家发展迅速。随着1996年国际电信联盟PSTN多媒体可视电话国际标准ITU—IH.324标准的公布,符合该标准的可视电话在美国、日本、德国纷纷开发出来并很快进入居民家庭;在国内虽受多种因素制约可视电话一时难以普及,但在一些政府部门、企业、团体的使用率在逐渐提高。

——变天涯为咫尺,集四海为一家。随着人们对快捷、先进、实用通信方式的不断追求,可视电话无疑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几年,可视电话将会迈入寻常百姓家中 基于宽带可视电话.